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以下情况中,甲可以追上乙的是(  )A.甲的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1 m/s2;乙的

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以下情况中,甲可以追上乙的是(  )A.甲的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1 m/s2;乙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以下情况中,甲可以追上乙的是(  )
A.甲的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1 m/s2;乙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
B.甲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乙的初速度为30 m/s,加速度为1 m/s2
C.甲的初速度为30 m/s,加速度为1 m/s2;乙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
D.甲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2;乙的初速度为20 m/s,加速度为1 m/s2
答案
当甲追上乙时,则有 x-x=100m,又x=vt+
1
2
at2
,x=vt+
1
2
at2
,联立得:(vt+
1
2
at2
)-(vt+
1
2
at2
)=100m
A、将数据代入得:(20t+
1
2
t2
)-(10t+t2)=100,
整理得,
1
2
t2
-10t+100=0…①
△=102-4×
1
2
×100
<0,则知方程①无解,说明甲不能追上乙.故A错误.
B、将数据代入得:(10t+t2)-(30t+
1
2
t2
)=100
整理得:
1
2
t2
-20t-100=0
△=202-4×(-100)>0,则知方程①有解,说明甲能追上乙.故B正确.
C、将数据代入得:(30t+
1
2
t2)-(10t+t2)=100
整理得:-
1
2
t2
+20t-100=0
△=202-4×(-
1
2
)×(-100)>0,则知方程①有解,说明甲能追上乙.故C正确.
D、将数据代入得:(10t+t2)-(20t+
1
2
t2
)=100
整理得:
1
2
t2
-10t-100=0
△=102-4×(-100)>0,则知方程①有解,说明甲能追上乙.故D正确.
故选BCD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素μ=0.2的水平面AB上,水平恒力F推动质量为m=1kg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F,接着又冲上光滑斜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高能到达C点.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并在表格中记录了部分测量数据.求:(g取10m/s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万州区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t/s0.00.20.42.22.42.6
v/m•s-10.00.40.83.02.01.0
物体由A点自由落下,经B点到达C点,已知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是到达C点速度的2/3,B点和C点之间的距离是1m.求:
(1)物体经过C点速度大小是多少?
(2)物体从A点到达B点经历的时间?魔方格
一物体以12m/s的初速度冲上斜面的最顶端,然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返回斜
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在此全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斜面的长度L;
(2)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
(3)斜面的倾角θ的正弦值sinθ=?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斜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几倍.魔方格
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为L.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l2N,如图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水平恒力F允许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s.(g取l0m/s2)求:
(1)在0~1s时间内长木板在的加速度大小;
(2)木板的长度L.

魔方格
如图1所示,物体质量m=4Kg,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到达C点后物体做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的AB段和BC段,速度V与水平外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AB平行于纵轴,BC为双曲线的一部分).已知物体由开始经过t=14s到达C点,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10m/s2
求:
(1)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
(2)物体在BC段通过的路程.魔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