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它的颁布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有何重要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6分)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名称。(4分)
(4)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刘少奇一番话的理解?(4分)
(5)请概括上述两部法律文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主要共性。(2分)
答案
(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分)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3分)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分)
(3)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任答其中两个自治区才可给4分)
(4)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得1分;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得4分。
(5)民主与法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以说明该部宪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结合材料一中文字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方面概括出相关内容即可,结合史实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2)材料二是我国1954年宪法的内容,从中可以直接找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他对中国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我国目前有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区,直接回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4)该问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其意图是学生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中对中国民主法制遭到践踏;(5)总结全部材料,从中得出合理认识:民主与法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点评:系统归纳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可以深化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体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这正是该题型的主要意图所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标志着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开端,而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开辟了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新纪元。
举一反三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推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主义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摘自于一教师的《李四光》教学提纲

材料二: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8分)
(2)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3分)
(3)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