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10分)

述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10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述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10分)
答案
(1)目的:维护民主共和,限制袁世凯独裁。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影响: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⑦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点评:学生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其未能得以真正实施的原因;初步了解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约法的不同评论;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举一反三
“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它”指的是
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评析,史论结合。)(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君主到民主”转型的开始,其主要依据包括 (    )
①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正式颁布了《临时约法》 ④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年号是皇权的象征。中国古代以皇帝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止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通电全国,废除帝王年号,改用民国纪年。以上纪年的变化体现的实质政治含义是(   )
A.国名的变化B.历史的转折C.政权的更替D.政体的革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了英国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月后回到上海。回国后升起的国旗应当是(   )
A.龙旗B.五色旗C.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D.十八星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