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1905年,同盟会成立,它的理论体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正式公布于世,并扩大武装起义和开展思想路线上的斗争。历史并没有一边倒,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使张謇所说的“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成为社会意识,立宪运动开始风起云涌。立宪派与工商业关系密切,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多为立宪派发动;文化领域的学堂、报刊、著译等新文化事业,立宪派也比革命派影响大得多。
以下层为主体的民变如千波万澜,起伏与南北各地,它以动乱的形式为革命开创了社会环境。新政以自我挽救为动机,但当它成为人们沉重的经济压力时,它又变成了加速王朝覆灭的催命符,在革命和改良的对峙中,下层群众作出了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张謇《致袁世凯函》
材料五  记者: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个革命,可能立宪派会怎么怎么样……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辛亥革命是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汪荣祖:假如是猜测性的,你可以说会更好,也可以说更坏。………你说的必然、偶然是在史学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大势所趋的事情是有地,但是在大势所趋当中会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偶然的因素太多了,假如当初的满清能够更满足一点立宪派,我想情况会不一样。
——摘编自汪荣祖《革命史最猛的一剂药》
小题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简要说明三个阶段的具体史实。(3分)
小题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1919年和1949年的两件大事。(4分)
小题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否是必然的结果”这一问题简要说明你的看法。(5分)
答案

小题1:学术觉悟:抵抗派、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1分)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分)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1分)
小题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4分)
小题1:第一种观点:是必然的(1分)
理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组织的建立;一系列武装斗争的开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清朝灭亡。(任意四点得4分)
第二种观点: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1分)
理由(4分): 必然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组织的建立;一系列武装斗争的开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清朝灭亡。
偶然性:“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荫昌汉口之战,恣行***略”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
小题1:要求学生能够对材料阅读找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学术”、“政治”、“伦理”,并把这三个阶段与所学知识对应举出具体事例。
小题1:考查了学生概括材料核心思想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所表达的含义去理解其他历史事件。
小题1: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或者一个角度看待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举一反三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代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从对“走俄国人的路”的反思中开创出“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
——王增智《“走俄国人的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三  我们应运用这一组织起下列主要作用:
第一,协助我们组织和推动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参加人民政治活动与国家建设工作,进行政治学习,使他们逐步得到改造,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二,把我们对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有关的政策、号召和要求,经过与各方面代表人物协商,取得一致,要他们向其所联系的群众进行宣传解释,负责协助推行。
第三,反映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部分人民团体的思想、意见和要求,以便于我们及时解和处理。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小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
小题2:阅读材料二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4分)
小题3:材料三中“这一组织”指什么?“这一组织”的职能在建国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小题4:依据材料四指出***在台湾问题的立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回顾历史,“孙中山和我们具有不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孙中山(   )
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
②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决定“以美为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④组织工人运动,掀起工农运动的高潮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的时政漫画,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该漫画,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出伟大力量
B.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
C.北洋政府被民众推翻
D.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民大革命与以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C.群众基础的扩大     D.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