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这段史料表明 (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 B.共产党放弃对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权 |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彻底弥合 | D.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
|
答案
D |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尚没有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推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加速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
举一反三
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意义,主要在于 ( )A.为东部工业西迁赢得了时间 | B.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 C.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
|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材料四“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2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2分)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2分)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4分)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2分) |
“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铸成壕堑,有死无退”该材料直接反映了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 B.国共两党合作携手抗战 | C.中共领导敌后抗战 | D.抗战相持阶段的不利局面 |
|
1945年8月10日,艾青在其诗《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人民欢欣鼓舞主要是因为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 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 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 D.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
|
抗日战争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的正副总指挥为朱德、彭德怀,共编为三个师,全军共四万五千多人。 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全军共一万零三百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的诚意。 请回答:(1)国共合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的?(2分) (2)这次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合作方式有何不同?(1分)第二次国共合作能够维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相对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共的敌后战场有何特点?(4分) (4)举两个实例说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