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10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

自强不息:(10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自强不息:(10分)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回答问题:
(1)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3分)
(2)用史实说明实现“自强”的途径。(4分)
(3)蒋廷黻对这场自强运动持怎样的态度?(1分)
(4) 谈谈你对这场自强运动的看法。(2分)
答案
(1)洋务运动(1分);自强求富(或维护清朝的统治)(2分)
(2)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留学及创办京师同文馆(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四个方面各1分,如果回答中有重叠,重叠的只计一个方面,如有不同表述,意思接近即可)
(3)基本肯定(1分,只要有肯定的意思即可)
(4)积极:近代化的尝试、引进西方技术、与西方争利、工业化的起步等
消极:维护清朝腐朽统治、与腐败同在(官商结合)(必须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涉及,)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的代表人物奕、李鸿章等可以看出这是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希望实现王朝中兴。(2)洋务派希望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实现强盛,后来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创办海军等。(3)从材料“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看出蒋廷黻对这场运动持基本肯定的态度。(4)对洋务运动应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积极方面主要是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上,消极方面则是其目的和性质以及指导思想上。
点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的目的。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举一反三
(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0年以来,西方国家“以技术补助距离之不及,以极紧凑的组织克服数目上的劣势”,并因此而战胜清政府。清政府对此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思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之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D.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