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内   容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内   容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5分)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3分)
答案
(1)方式、内容: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1分)
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2分)  
(2)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3分)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1分)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2分)  
(3)宗旨: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2分)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2分)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取胜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于一利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而不学,学其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1901年1月29日光绪《新政上谕》
材料二     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专司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商部。……之后,又颁布了公司法(1903年)和***法(1906年),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而且清政府还调节官商关系,制定商律,抑制官吏勒索商人的陋习,宣布奖商保商。……商部成立两周后,即奏定《奖励华商公司章程》,根据商人集股多少,分别给予不同品级的顶戴或顾问官、顾问议员等荣誉称号。而且为劝诱封建家族转移投资方向,还规定如有世家巨族出资凑集公司办有成效者,奏明请旨给奖。
商部的设立和勋商章程的颁布,不能不说是商人地位根本上的改变,“士商平等”才真正从事实上确立了起来。商人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他们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张步先《论晚清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
材料三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绪指出的晚清弊政的特点所在及新政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族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社会影响。(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二:同治三年,李鸿章书恭亲王和文祥,“(中国士大夫)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萎。……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阶段分明;
第一阶段(1950—1959),我国与外国签订购买成套设326个,包括苏联215项,东欧国家108项,西方国家3项,其中97%是重工业。
第二阶段(1960—1971),从1963年到1966年,我国先后从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80多项引进合同,进口成套设备84项,用汇218美元。
第三阶段(1972—1977),对外签约成交达3916美元,其中成套设备汇约3115亿美元,占80%,其中包括从美国引进的彩电显像管或成套生产技术项目,购买英国三叉载飞机等。
第四阶段(1978—1989):重点引进软件技术,以增强我国研制、设计和创新能力,引进项目以单项技术为主,进口自己不能制造的单机、关键设备。
第五阶段(1990年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结合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技术创产析发展新模式,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4分)
(2)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10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列举三项在第一阶段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第四阶段除引进技术之外中国经济有何重大创举?五个阶段中,中国对技术引进经历了怎样的道路?(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在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成为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_______, 材料是:________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和科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受工业文明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二 读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3)图2与图1相比,生产方式的特点有何变化?图2反映了哪两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
(4)图3与图2相比,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分布有哪些新变化?
(5)历史学家们曾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在江南展开绝不是偶然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