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

题型:0119 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更令尼克松感到头痛的则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严重挑战。70年代初,美国已尽失其在经济上所占的优势……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苏联则利用美国困于越南战争之机,在军备竞赛中迎头赶了上来。  ——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材料四 里根摈弃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转而采取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理论,于1981年2月开始实施“经济复兴计划”……1982—1987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54个月,超过了当时日本和西欧增长速度的局面。……经济好转使里根得以在1984年底再次当选总统,并在国际舞台上推行“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的强硬对苏政策,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新一轮军备竞赛把苏联拖垮。 ——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请回答:
(1)依据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后的有关史实,具体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是如何“模仿”苏联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又是如何借鉴苏联经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对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世纪60、70年代,哪些客观因素“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这一时期,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迎头赶了上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方模仿:①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②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在私有制外出现了公有制;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中国: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要借鉴不同经济学派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3)①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力量的上升。②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尤其是发展重工业。
(4)形势:经济发展缓慢,“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低。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左”倾错误、特别是“文革”的破坏。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6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  [     ]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题型:0117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0117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圈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题型:0115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