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1.土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其诺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德加·斯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里士多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启蒙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丑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土改 土地改革运动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斗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解放战争过程中,东北、华北等老新解放区(约有1.6亿人口)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则尚未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后,中共中央决定,从1950年冬季开始,用两年半或三年左右的时间,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国分期分批地完成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共中央规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加上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全国大约有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料。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2.马其诺防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军方开始研究如何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入侵。1930年,上台伊始的法国国防部长马其诺,将前任综合了法国福熙、贝当和晓夫勒三位元帅争论多年的防御计划交由议会讨论,获得90%以上的多数通过,并在此后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边境建造了一系列防御工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工事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边境、北至北海之滨的法比边境,全长约700公里,由一组组相互独立的筑垒式防御工事群构成。每一组工事包括一个主体工事和一些观察哨所,相互间以电话联系。主体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有指挥部、炮塔、发电设备、修理设备、医院、食堂、宿舍等各类设施。但是,这个登峰造极的防御工事并没能在二战中挡住德国法西斯装甲化、摩托化的部队。1940年5月,德军攀越阿登山区,经比利时绕过马其诺防线,很快占领了法国全境。被神话般信奉的马其诺防线最终成了无用的摆设和对战败者的讽刺,并在日后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与德国齐格菲防线相对。 3.埃德加·斯诺 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4.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5.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l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6.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发生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国的美学家莱辛和海尔德尔、荷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德意志的康德等等。他们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7.理学 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主要观点: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认识论问题,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理学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现代科学上所说的理学通常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地质、地理等等。 8.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或《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人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这年是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洋历是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拆除大沽至北京的所有炮台;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对德、日“谢罪”;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设立外务部。《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从此,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举一反三
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可写上 |
|
[ ] |
A.全民抗战 B.反对内战 C.消灭剥削 D.包产到户 |
“中央政府第一次把数亿农民有效地组织在自己的——而不是借助于农村富裕阶层和宗族势力网络的系统之中,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的大改组、大变革。”这里描述的是 |
[ ] |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图是《松江第一张土地证》,其中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等字样,它可以作为研究哪一事件的一手史料 |
|
[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49——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由209千克增长到400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 |
[ ] |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