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 耕地(亩)
| 牛(头)
| 猪(头)
| 犁(张)
| 水车(架)
| 房屋(间)
| 数量
| 6.98
| 0.32
| 0.58
| 0.62
| 0.16
| 3.91
|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 不同?(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 展?(4分) |
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条件: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数量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 (3)共同之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不同之处:材料一体现的经营模式属封建小农经济,材料三体现的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新发展: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生产力水平。 |
解析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成为当前考试的一大热点。本题涉及到古代小农经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文革”结束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时间跨度大,有一定难度。本题的价值特别体现在他很好的发挥了历史学科的“史鉴”价值,引导我们思考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
举一反三
(37分)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三,第160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启中国现代化大门的动机是什么?(3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4分) 材料二 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 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为了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赶超美、英和“大跃进”是否可行?(2分)为什么?(4分)结果如何?(4分) 材料三 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1.中国改革是成功的,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奇迹论”;2.中国改革不成功,未来前景不妙,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3.中国改革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终结局难以预料。日本也有学者,例如长谷川庆太郎就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以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11月) (3)归纳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6分)长谷川庆太郎所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怎样评价。(4分)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
在近代,西方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进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们强大后,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带来战争和灾难。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在于中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并日益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西方主要国家是怎样以不同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2)概述西方列强在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不同阶段对外侵略扩张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后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29年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建设成就? |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的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又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20世纪20-30年代中期,能够说明民主革命重心在南方的两个重大事件。综合以上事件,概括分析民主革命重心在南方的原因。 (2).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华北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请概括分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 (3).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东南沿海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我国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
图片承载着历史,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图片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合作社的农民 ②全民炼钢铁 ③走进新时代 ④“东方红”1号 |
经济的工业化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阶段),一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季直(注: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1929年) 材料二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官僚资本
| 1.84
| 42.2
| 2.22
| 12.0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人教版) 材料三 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2年,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工业化奠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953-1957年,“一五计划”全面启动工业化进程;第三阶段,1958-1978年,工业发展动荡曲折的过程;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工业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 (1)材料一中胡适说张謇“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体史实分析张謇成为办民族企业 “开路先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结束后的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结束后十来年,中国民族资本(私营)的发展变迁。 (4)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78年中国工业发展动荡曲折的过程中,工业建设出现过那些方面的失误?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思想取得哪些突破,从而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5)通过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