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1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1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答案
B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 (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
[ ] |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 ]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
哥白尼和徐光启生活的时代略相先后,但他们在科技上的成就却代表近代科学和传统科技的不同发展趋势,形成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是: |
[ ] |
A.中西文化的差距加大 B.中西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别 C.中两科学研究的方法不同 D.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