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例如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和陈独秀。
材料二:万国公报,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回答:(1)材料一五位人物所代表派别的核心主张?据此可以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16分)
(2)据材料二看,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这两位先生的什么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3分)
答案

(1)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或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16分)
(2)以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抵制革命,维护清朝统治。(3分)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心主张:这一问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考生只要熟悉教材,记忆准确,就可以很顺利的写出来。历程: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上述几个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只要理解其核心主张,不难总结出其经历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2)主要意图:由材料二中的“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和“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可以看出其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以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抵制革命,维护清朝统治。
(3)“两位先生”:由材料中的“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可以得出是指民主和科学。历史事件:考生只要把第一问回答正确,这一问便水到渠成了,很自然的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这一历史事件是指新文化运动。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
材料二  康有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各属于那一派别? 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分)
(4)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洒受神忍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2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17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尊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6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