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劝学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劝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他们对西方民主政治各是什么态度?(6分)
(2)材料三中对皇帝的态度和材料二有何不同,你认为形成材料三观点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
答案
(1)材料一是洋务派,不主张学西方政治;材料二是维新派,主张学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三是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6分)
(2)材料二主张保留皇帝,材料三坚决主张推翻皇帝。原因有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已无可挽救。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又有了进一步地发展。思想上,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以西方民主的思想武器,掀起了革命的热潮。(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出自洋务派张之洞,材料二出自康有为等人,材料三出自孙中山等人,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2)本问实际上是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不同,维新派主张保留皇帝,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推翻皇帝,实行民主共和,再根据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点评:本单元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解读,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选取的材料形式多样,有文字、图片、漫画等,主要考查各派别的思想主张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及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重点区域是维新变法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部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1945.4)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2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5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面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文献中,最能说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声的是:

A.            B.                   C.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