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时代潮流;BD有一定道理,但从程度上看,国人思想守旧归根究底还是长期落后的封建制制度所导致,因此选C。
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本单元的复习一定要高度注意。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思想的内容和人物上,试题形式主要呈现为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举一反三
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合股创办了《申报》。

由于在中国待久了,对中国情形熟悉。提出“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的指导思想。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他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申报》最初使用中国毛边纸、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后改用使用道林纸(美国道林公司生产的新闻纸)两面印刷。申报每张仅售价十文,比当时的《上海新报》便宜二十文。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右图为《申报》照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以下是不同时期《申报》报纸的影印照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申报》登载的内容和编辑特点。(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在近代史上的影响。(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