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学习外国的长处以制服或抵制外国的侵略,所以①③两项表述符合要求和史实,②在此主张中没有体现,④表述错误,林魏等人此时对中国落后的根源并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故答案选B项。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举一反三
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仍保存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有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
①林则徐   ②洋务派   ③早期维新派   ④维新派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班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
材料五 鲁迅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对头。”又说:“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那种孔圣人、张天师传言由东来的方法,是全不对症的,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科学,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学。”       ——采选自《百年中国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什么?(2分)比起魏源、曾国藩,梁启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
(4)材料四中的“最野蛮的邪教”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五看提倡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文章发表于什么时期?(6分)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是怎样?(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政府在20世纪初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1901年6月
复开经济特科,命内外大臣保荐
1901年8月
废八股
1901年9月
各地书院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并在各地设立蒙养学堂(即小学)
1905年9月
宣布从次年起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1906年2月
太后面谕学部,实行女学,不久订立女学教育章程
以下是关于这些改革措施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B.是清政府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调整
C.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的教育改革   
D.培养出的新式人才巩固了清朝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D.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