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D.提出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 | 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 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 | D.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C不对,这是介绍外国历史地理地理的专著; D不对,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后来洋务派的思想。 点评:近年高考考查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等,多为选择题。作为新思潮的开端,应重点理解“新”在何处,掌握《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可能用材料题形式进行考查。 |
举一反三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据此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向西方学习上,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B.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和发展者 | C.林则徐以“自强”为口号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近代化运动 | D.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历程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梁启超批评他们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二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朝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代,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以上材料均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中梁启超的批评针对的对象是谁?(2分)他们的主张是什么?(2分)结果如何? 梁启超批评是否有道理? (2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列举他的主要著作。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他推动的一场救亡运动叫什么(6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为实现伦理觉悟,陈独秀领导什么运动,此运动高举的两面旗是什么?此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8分) |
“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是什么?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 B.科学技术 | C.民本思想和制度 | D.自然规律 |
|
针对右图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民主,科学” |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
|
在纪念馆内,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之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