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对法国的影响最为强烈。伏尔泰大加称赞中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广阔的、最富有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时代背景阅读材料一,简要说明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列举伏尔泰及同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科技成果展示

(2)材料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代表了17世纪中英两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分别阐述这两部著作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著作在思想影响上的本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材料四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翻译西方著作的热潮。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译印西书159种,1075卷。除历史、政治、兵制等30余种文科书籍外,其他均为工、农、矿、商、算、理、化、电、光、声、天、地等方面的书籍。在翻译西方著作过程中,严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译著《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部分章节)影响广泛。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17到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强盛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借助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主张: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完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声梭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内容: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历史地位: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容: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对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定义。历史地位: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差异:宋应星的成就只是对中国传统科技的一次系统总结。主要侧重于在封建农耕经济基础上实践经验的总结,没有直接地反封建意识;牛顿的科学成就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具有反封建神学的思想价值。
(4)改善社会生活状况;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近代科学研究;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举一反三
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

[     ]

A.输入工业商品
B.瓦解自然经济
C.输入西方文化
D.开放通商口岸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 曾国藩、张之洞

B 康有为、孙中山

C 陈独秀、李大钊

D ***、***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洋布、洋米面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易矣。”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是
[     ]
A.“抵制一切外洋事物”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求富、自强”
D.“实业救国”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
光、咸丰)以降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     ]

A.学习西方文化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