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 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文化观念重道轻器,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 B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 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文化观念重道轻器,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 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 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文化观念重道轻器,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
B.朝中大臣各有所图,主战与主和各执一词
C.政府军队各成派系,未形成有机力量体系
D.普通民众一盘散沙,对战争情势借然无知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意思是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淡薄,由此该题可以转化为不能体现民族意识薄弱的一项,所以选A
举一反三
(32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变革与调整的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 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
——据《中国全史》、《白话版资治通鉴》整理
材料二 明治政府废除了一些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实行“断发”;宣传、奖励以至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进行“欧化”运动……明治天皇和皇后带头穿洋服,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吏和军警以及学校师生等都按规定穿西式制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l)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4 分)
材料三

(2)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是怎样看待戊戌变法的? (4 分)你赞成哪一种评价?并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 分)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艰苦求索
20世纪40年代末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祀效 1 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依据材料四,与 20 世纪 40 年代末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复兴”上有何调整?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6分)  
材料五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泥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五中比较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的相似性,(6 分)并从中对运用比较方法得到什么认识? (4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把进化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直接导致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C.开始了民主、科学的启蒙D.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
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D.“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
—— 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9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论证史论结合;评价合理深刻;表述清楚流畅;30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观应《易言·公法》中说:“若我中国,自谓居地球之中,余概目为夷狄,向来划疆自守。……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这段话表明了作者
A.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B.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C.初步拥有了世界意识和观念D.国家观念有了根本改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