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这说明他A.阐明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体现“中体西用

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这说明他A.阐明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体现“中体西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这说明他
A.阐明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观点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说明他认识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故选B。A、C、D都与材料不符。
举一反三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结构。……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雠、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
——引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
时间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咸(丰)同(治)时代
旧式武器与运输
机械武器与运输
光绪时代
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
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材料三 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前一派夺我们的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
——引自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这些运动表明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材料—相比)有何变化?(10分)
(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材料三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10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落紫禁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此段文字中的“几个读书人”应该包括
A.林则徐B.曾国藩C.梁启超D.陈独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1年中国出版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记载,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台湾历史学者黄文雄说:“如果没有日本在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近代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互影响B.近代中国受到日本文化的较大影响
C.日本新词催生当代中国生活新观念D.思想文化成为日本控制中国的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变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满族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旧秩序结构极为牢固,自我维护极为巧妙,能够经受住一个世纪的民众叛乱和外国入侵。然而,正是它本身的力量否定了它。它对工业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运动的适应,对科学和民主的适应是如此缓慢,以致最终必然让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指出“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晚清政府是怎样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9分)
材料二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变革”的名称。如何理解“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7分)
材料三 事实上,这个变革的时代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当***全面接手中国转型的工作时,也有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接过了由***统一起来的能够有效运转的全国性的政党和政府……***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使他得以引领中国的转型。
——傅高义《***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