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排除A项;材料中称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项;“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故正确选项为D项。
点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一些洋务派人士从洋务阵营中走出来,主要代表人物有分桂芬、王涛和郑观应等,转而批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产生了最早的维新思想。
举一反三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安全生产B.推翻清朝统治C.发展国力D.禁绝西方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达到958种,期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由开放走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