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从“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可以看出三个党的不同政治主张:即维护现在的清政府的统治、变法维新、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对应的就是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故选D。 点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说明洋务派 “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不能挽救中国。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制度”这一层次。 |
举一反三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A.安全生产 | B.推翻清朝统治 | C.发展国力 | D.禁绝西方文化 |
|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达到958种,期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 C.日本的文化交流由开放走向封闭 | D.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
|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
|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
|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