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以及主体改革力量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2分)

试从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以及主体改革力量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2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试从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以及主体改革力量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2分)
答案
第一,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得到充分发展,且具有极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势力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军政大权都操纵在地主阶级守旧派手中的情况下,颁布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必然成为一纸空文。而日本则不同,封建势力的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开明的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了倒幕联盟,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第二,国际环境的不同。19世纪末。维新变法兴起时中国正面临瓜分狂潮;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无力东顾,英法正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扩张它们在中国的势力。
第三,日本倒幕派是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的手段首先取得政权。而中国的维新派,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的小圈子里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资本主义一套主张,所以很难有成功的希望。
据上所述,这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必然成功,而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认识:只有依靠人民,通过革命手段,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百日维新已皆成历史。面对今日之世界,我们抓住机遇,加快步伐,不再彷徨,以期早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解析
本题以比较题的形式来考查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以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出发点,旨在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此题解题关键应首先明确中日两国的时代背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为比较项来找出造成不同结局的差异,再从两国改革的领导阶级方面分析差异的根本原因。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虽都是资产阶级改革,与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自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抓住机遇、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等方面都有借鉴意义。
举一反三
中外历史上有影响的改革事件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1)上述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哪几次?
(2)简述这几次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实行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时效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趟列车。
材料二 戊戊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一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运动“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时效和意义”的内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把传统儒家学说与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表明其对儒家的态度是
A.利用B.吸收C.继承D.反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关于教育的内容的相同点
①创办新式学校②选送留学生③设立学会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手新法之果无益于国人也!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能真变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集其大成,在于变官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看法和主张?
(2)“三十余年,创行新政”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何时期的何种运动?
(3)结合教材试举出两例史实说明“屡见败衄”。
(4)材料作者论述变法之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评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