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B
举一反三
(1)“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据此回答: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了什么理论?掀起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创新来自于社会实践。”据此回答:在改革开放新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取得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是什么?这些理论成果可证明的现实实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新时期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要达到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7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对此图表解释正确的是
[     ]
A.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共和”,反映了清政府要民主但不放弃帝制
B.1898——1903年“民主”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1903——1908年“民主”“共和”出现的频率均高,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D.1908——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增高,其原因是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