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的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3分)
答案
(1)新内容: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分)。
一贯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2分)
(2) 原因:①是中国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需要(民族危机);②西方民族主义(或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传播;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3分)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3)综述: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2分)
例证:①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中,建立了中华民国;(2分) 
②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
(4))反对(不同意)。(1分)
说明:①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②民族主义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2分,任答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是必须是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与当代有关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及探究能力。(1)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新三民主义的新发展,主要是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民主权利的内容;(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民族意识源于三个方面,即民族危机、西方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和资产阶级的兴起,答题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表述,一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产生,二是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三是20世纪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3)概括材料三的中心意思,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革命行动的发展,在中国可以举例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第(4)题,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一定的民族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同时有利于培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点评:民族主义在近代以来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的思想也大量的进入到中国,中国的民族意识逐渐的觉醒。在民族意识的影响下,中国掀起了持续不断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受其影响。但是,民族主义也有消极面,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对外交往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举一反三
下图是孙中山的题词。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认为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6分)
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D.新三民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