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

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     )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D.三大政策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要是受到了谁的思想启迪
A.孟德斯鸠B.卢梭C.杰斐逊D.林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思想是地球上最关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比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丈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20世纪初,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提出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2分)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目;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材料三山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4)综合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小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从此结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小题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小题3: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小题4: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小题5: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的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