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1)史料研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1)史料研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
(1)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辑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剑为②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腰腰乎三代之馈意③,其治国常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和重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无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结合1787年美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共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3)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题目说明调查理由。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1950—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
调查理由:了解当时农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农民获得土地的感受。
调查题目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调查题目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调查题目:(写出序号)            
调查理由:
(4)问题讨论
日本、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事实加以概括。
角度l:经济因素
角度2:政治因素
答案
(1)序号:②⑤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或创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2)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西方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
反对北洋军阀争取民主共和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3)①了解市民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感受。
②了解市民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社会主义的感受。
(4)角度1:它们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角度2:它们都进行了社会改革,缓和矛盾;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都得到美国扶持,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解析
这是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命题思路和呈现方式都不乏创新之意。本题
共设四问,以历史学习的四种方法设置情境,出题设问,既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更考查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对学科内综合测试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第一,回应高中新课改倡导历史学习方法改革,分别用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方法分别建构四个考查问题。第二,学科内容建构宏观,分别在上述学习方法渗透以近代以来中外政治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三,用原始资料、经典理论和表格资料等创设问题的新情境,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题方法立意和学术立意整合,确定的能力考查的知识载体内容是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中国近代为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制度探索、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调整与发展。第一部分史料研习。考查美国政治制度,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找出核心内容写明序号,并结合所学阐释其创新关键。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备考中重要专题,启蒙思想、三权分立、美国宪法、民主共和都应是考生熟知的内容,为引导考生从史料中走出来,问题设计了对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认识,借徐的话来引导学生分析美国民主制度性质及历史地位。答案很简洁,此问难度不大。
第二部分理论指导。考查考生在一定学科理论下认识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提供材料,要求完成相应表格。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此题难度较大。首先,能否抓住材料重心,围绕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人民共和国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不同道路去思考。其次,考生概括表格内容如基本主张、实践过程、结果等很难达到参考答案的要求。再次,在如何参照已给答案作答时,会发生诸多歧义。作为高中学生需要对这样的问题能进行明确、简洁的概括阐释。此部分蕴涵的能力考查和价值导向同等重要。本部分内容是教学、教材的重点,因此设定为学生得分的重点。
第三部分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能力考查的应有之意,也应成为历史学习方法的重要补充。提供答题示例,要求考生二题选一,调查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此题呈现方式有新意,考生亦不难操作,且考查的是重点主干知识。解答此题需注意三点:一要抓关键,围绕新社会的“新”字做文章。二要概念清,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经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切不可与建国初期的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混为一谈;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宪法,要十分明确,注意不要与党的八大混淆。三要紧扣题,只写调查理由,无需写方法过程等其他内容。
第四部分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是认识历史问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此问带有开放性,考生可任选经济或政治因素一个角度,来概括日本、西欧经济发展原因。答题时务必要审清题,要把握好时空观,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日本、西欧,要把握好经济内容而非其他。本部分要求的分析超出政治制度影响的范畴,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二战后经济繁荣富强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对中国在新的时代条件繁荣富强的思考借鉴。但从答案来看,无论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角度,都不是那么纯粹的单一角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原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3)结合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引领着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材料一:

图一:孙中山       图二:毛泽东手迹  图三:1992年春的邓小平
材料二: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15分)
1)根据材料一回答:
孙中山为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做了哪些努力?当时两党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3分)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何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
2)邓小平理论主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精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分)
3)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全面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根据中国的实际和对西方的研究,对西方民主思想加以改造和发展,其改造主要体现在(    )
①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②提出民生主义 ③实施“五权分立”政治体制 ④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