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苏俄农民在1922年看到了春天的希望。余粮收集制是在国内战争时期的特殊政策,他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选择B。选项A是十月革命时期的《土地法令》的重要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C、D史实错误,排除。 |
举一反三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B.改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2分)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6分) |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认为 A.苏联模式比新经济政策退步了 | B.中国比苏联先搞清楚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C.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 | D.中国必须长期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模式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