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夺得巨大胜利,……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1920年末战争逐渐平息,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

材料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夺得巨大胜利,……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1920年末战争逐渐平息,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夺得巨大胜利,……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1920年末战争逐渐平息,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抗拒粮食征集。……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苏联自1929年开始强行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遭到了农民强烈的反抗,大批生产资料被毁,例如,在统计数据相对可靠一些的家畜数量方面,集体化过程中三分之二的马匹、五分之四的牛、六分之五的猪和八成五的羊都失踪了。因此,苏共采取了极其残酷的强制、甚至武力手段来剥夺所有富裕的和不愿集体化的农民,在这一运动中有数百万农民被处死或驱赶出家园、其财产则被没收;运动也造成农业生产的急剧下降,农业产量在30年代初期降低了30%以上,农村因此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1)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俄国“新的困难”是怎样造成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困难是如何解决的?(2分)
(2)材料二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和错误?(6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2分)
(3)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苏联在哪位***执政时进行了农业改革?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综上,苏联(俄)农业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借鉴?(4分)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32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倒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镝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田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写费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酌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一中的“革命”主要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文明演进过程。(3分)并依据材料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先导国家”的“枪炮的迫使”下,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主要转型表现。(9分)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的? (8分)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
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
C.国家政权和国内、国外私人资本合作
D.主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和由国家经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A.一战期间的沙俄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的苏俄
C.二战期间的苏联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之后的苏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等。同时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而罗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者”不理解?(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的具体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2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4) 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
C.国家对农业领域税收做了调整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