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以下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是采取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的?(6分) (2)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 互竞争的历史。(8分) (3)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发展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及五十年代以来两国内部变化的史实,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
答案
(1)苏联: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分)斯大林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建成工业国。(2分) 美国: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和农业、实行社会救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2分) (2)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收效甚微;(2分)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体制,但放弃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解体。(2分) 美国: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福利制度;(2分)90年代发展知识经济,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1分) 竞争:从20世纪50—90年代出现美苏争霸,直至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1分) (3)发展现代化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适时作出调整;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问:“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老农回答说:“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一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材料二: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动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老农所说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苏联和美国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启示。(2分) |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 | B.中国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 | C.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 | D.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 |
|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 )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这些措施有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 ②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 ③允许自由贸易 ④实行实物配给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文选》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2分)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成效怎样?(2分) (2)从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4分) (3)***的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