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评论说:“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

有学者评论说:“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学者评论说:“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B.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D.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注重发展重工业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9世纪中叶,排除A;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勃列日涅夫改革发生在20世纪后期,排除D;20世纪中叶,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国家对农民的财富和生产资料进行剥夺,将这些财产转交集体农庄,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选B。
举一反三
“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罗斯福新政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927—193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到,“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另一端是由美国代表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为了克服“体制的缺陷”
A.斯大林积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致力于集体农庄建设
B.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勃列日涅夫变革企业所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 年7月上海《申报月刊》举办“中国现代化问题”专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26篇。结合当时世界历史背景推断,绝大多数征文主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
A.走资本主义道路 B.走新民主主义道路C.走社会主义道路 D.走美苏闯出的新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