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对此“新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内工业化建设正在推行B.农业经济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农民对这一转变充满期许D.农庄的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生产力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全盘集体化的措施,它在短时间内将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纳入集体农庄体系中。但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粮食产量不足供应国内需求。1929年,当时国内工业化建设正在推行。故本题选A。
举一反三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斯大林体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D.推行义务交售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B.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形成了僵硬的体制和集中的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