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 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

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 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 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本世纪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出版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程》,1999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归纳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2分)
(2)材料中的“结构性矛盾”在“20世纪给美国为首的国家带来强烈的影响”是什么?(2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4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是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的?(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4分)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各有哪些主要表现?(4分)
(4)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案

(1)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2分)弊端:导致生产过剩,扩大贫富差距(2分)
(2)影响:引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2分)
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2分)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
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2分)
(3)弊端: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企业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牺牲了农民利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任意4点,每点1分)
中国: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2分)90年代初,“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2分)
启示:任何经济模式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尊重经济规律;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防止僵化;善于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任意两点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与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指的是工业革命时的指导思想。弊端由材料中的“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可以概括。第(2)问“结构性矛盾”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20世纪初固有矛盾指的是29-3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0年代罗斯福新政修正“古典”模式。克林顿时期即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修正“古典”模式。第(3)问苏联模式的弊端结合材料概括总结即可。中国对苏联模式的修正时改革开放,把具体措施列举即可。第(4)问归纳概括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即要市场又要政府干预,应适当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举一反三
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对此“新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内工业化建设正在推行B.农业经济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农民对这一转变充满期许D.农庄的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生产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斯大林体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D.推行义务交售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B.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