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

(26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王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材料二: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调查,统计如下:
态度
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0%
是一场灾祸
16%
其他
14%
材料三:1949—1960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年份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1949
16‰
20‰
1958
17.24‰
11.98‰
1960
负增长
25‰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历史结论?(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2分)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及上述问题,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分)
答案

(1)《大公报》进行君主立宪问题的征文,说明清政府的控制放松了;民众参与程度比较高,说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获奖作品多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说明《大公报》倾向君主立宪政治;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倾向。(4分,答出两点给4分)
(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2分)。
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
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
(3)变化:1949—1958年,自然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局面,政局稳定;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
变化:1958—1960年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1分)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出现,使经济遭到破坏。
(4)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主张君主立宪的远多于主张民主立宪的篇数,即可得出理的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占30%...是一场灾祸占16%”即可概括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民主程度不高、苏联的解体等史实两方面可分析其影响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即可概括出:1949-1960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趋于负增长,但人口死亡率趋于增加,说明当时的生活水平出现滑坡,社会经济不景气。结合该历史阶段的大事件即可分析其原因。
(4)考查了史料分析的学科素养。我们根据史料进行历史问题分析时,通常需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等。
举一反三
据统计,从1927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
A.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B.克服粮食收购危机
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
D.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人均肉类产量(公斤)
1928~1929
470
35
1930~1932
460
20~25
1933~1937
440~450
15~20
1938~1940
420~430
25
A. 苏联的粮食和肉食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B. 当时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C. 苏德战争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D. 农业集体化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进行评价。斯大林时期有4项指标得分最高:国家有纪律和秩序、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威望高、人民热爱祖国;在负面指标评价中,斯大林时代得到一项最高:
A.“恐怖”B.贪污贿赂C.犯罪和团匪活动D.不相信自己的未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