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B.克服粮食收购危机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D.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

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B.克服粮食收购危机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D.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
A.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B.克服粮食收购危机
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
D.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的表述极其接近,很显然A、B两项是从目的的角度作的阐述,C、D两项则是从原因的角度作的解析,而在A、B两项中B项是从属于A项的,故选A。
举一反三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人均肉类产量(公斤)
1928~1929
470
35
1930~1932
460
20~25
1933~1937
440~450
15~20
1938~1940
420~430
25
A. 苏联的粮食和肉食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B. 当时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C. 苏德战争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D. 农业集体化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联解体以后有一个民意调查。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俄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询者对俄罗斯五个时代——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斯大林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进行评价。斯大林时期有4项指标得分最高:国家有纪律和秩序、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威望高、人民热爱祖国;在负面指标评价中,斯大林时代得到一项最高:
A.“恐怖”B.贪污贿赂C.犯罪和团匪活动D.不相信自己的未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C.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可取之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
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