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 阅读材料。材料一:“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的分离,是一场土地制度的大变

(32分) 阅读材料。材料一:“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的分离,是一场土地制度的大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的分离,是一场土地制度的大变革,即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的封建剥削关系转变为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雇佣剥削,促进了英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业机器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条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
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圈地运动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一定保障。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但强制性的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农业生产总量,并减少可能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剩余”价值和市场份额。                                     ——钱乘旦、杨豫《世界现代化进程》
苏联开始实行“全盘集体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它为工业化作出了哪些贡献?(3分)及带来了哪些严重问题?(2分)
材料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业经济束缚落后的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的问题特别严重。由于中国工业化战略启动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约60美元,在这种低水平状况下,只有选择农业养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背景分析》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选择农业养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原因。(8分)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政策在国民经济政策中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较以往显著区别有:一是把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政策措施与工业化脱钩,从产业结构发展层面考虑,要求工农业协调发展。二是改革前侧重讲农业对工业的支援,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调工业对农业的支援。
——《中国共产党对工农业发展关系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哪些改革?(3分)效果如何?(4分)依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的农业政策在国民经济政策中的定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综合上述问题,对你有何启示?(2分)
答案

(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农业机器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6分)
(2) 标志: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贡献:供应粮食和原材料以及提供资本和劳动力;问题: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总量;影响农业对工业持续的市场和资本支持。(7分)
(3) 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小农业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工业化资本积累不足;苏联的集体化经验。(8分)
(4) 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3分)效果: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进程。(4分)变化: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工业对农业的支援。(2分)
(5) 工农业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条件。(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上的主要特点是  
A.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B.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该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民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A.农民为稳定粮食价格而焚烧谷物
B.斯大林体制的确立影响了农业生产
C.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
D.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调整未见成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赫鲁晓夫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由于存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且遭随意破坏,许多人无辜遭到迫害……军队的损失十分惊人。第一批被授予红军元帅军衔的5人中有3名被处死,15名集团军司令中13人被杀。总共有4万多名高、中级军官遭迫害。 ……这场历时多年的大清洗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斯大林后来不得不承认:“在进行清洗时犯过严重的错误。”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得当,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大林模式”,并分析其对苏德战争的影响。 (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