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   )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这位政治家是苏联哪位***。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执政。1956年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虽然他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实际上是为自己搞个人崇拜,因此称之为“阴谋家”。赫鲁晓夫是率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体现了“改革家”的一面。赫鲁晓夫改革期间,不顾具体气候、土壤条件,强求各地扩种玉米,体现了其“蛮干”的一面。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制度改革D.福利制度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
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否D.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1~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7%,农业为3.0%;1979年与1949年相比,全部工业产值增长了19.3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27.1倍,轻工业增长了9.5倍。上述数据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
C.改革并未突破既有体制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过分集权压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C、使苏联能集中力量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D、是二战后苏联经济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
题型:010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