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的工作作风的是
A.“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赫鲁晓夫,与之相符合的言论只有C项。“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是勃列日涅夫的思想主张;“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是列宁的思想主张。
点评:关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近几年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题看,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不大,备考时主要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失败原因,由此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
举一反三
有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对上述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评价历史人物要立足于现实
B.历史人物只有在成为历史后才可以评判
C.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只有经历较长时间才更为客观
D.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一定要遵循一分为二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D.普京执政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D.1982—1991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各强国当时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排名,表明了世界工业均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此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A.美国始终处于世界工业领先的地位     B.法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业生产状态
C.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超过英国     D.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跃居世界第二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