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它是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它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材料二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 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
(1)材料一、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一现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世纪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实践效果: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资基础;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 (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 (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革走进误区;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 (4)“略”。(言之有理即可) |
举一反三
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 ]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励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
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是 |
[ ] |
A.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C.部分权力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
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
[ ] |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列日涅夫时期 C.安德罗波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