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
材料二 根据口述资料证明,十六世纪90年代,山东一些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经营地主”,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随后,十七、八世纪中,伴随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许多小农因“力农致富”而成为“庶民地主”。最近,一些学者更用明清档案馆所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的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⑴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哪一特点?除此之外,这一经济形态还有哪些显著特点?(4分)
⑵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中出现了怎样的生产现象?导致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⑶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4分)
答案
(12分)
⑴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精耕细作(1分)其他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种植业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规模小。(2分,答对两点即可)
⑵ 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农场(或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2分)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商品化的发展等(2分)
⑶ 原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购买力低。(4分,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只能回答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这是常识问题。最适度的运用就是指对土地资源的精耕细作,最大限度内开发土地的潜力。所以“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精耕细作“的特点。这一经济形态还有自给自足、规模小、家庭为单位、种植业为主等显著特点也是在考试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的,也是教材中常讲到的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2)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足以证明当时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出现的标志性文字。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只能回答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的必然产物。明清时期,在中国的农村和中国的城市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也必然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3)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是指资本主义萌芽,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也是常识问题,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封建制度的压制是根本原因,这是必须答上的。另外,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购买力低,都是教材上常常讲到的基本知识点。当然,如果能答上富裕的地主、商人不把钱财转化资本,而是用来买地买房也是很好的正确的答案。
举一反三
(16分)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
材料一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⑴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2分)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⑵ 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4分)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⑶ 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 依据材料一,分析1830年到1870年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
⑵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铁路运输艰难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妇女的地位及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折射出历史的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山东省中学联盟网
材料一 在“前四史”中,专门为妇女列传的,共计九篇,占“前四史”全部三百八十五篇的2.3%。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这又把妇女摒除在政治之外。礼教异常重视女子的“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即所谓“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
⑴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二 艾释黎勋爵在他的演说(1844年3月15日在下院发表)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上酒馆而责骂了她们,她们却说自己已经被训的烦死了:去你的吧,我们还得养活你!也应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⑵ 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出现的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一则离婚案例 上告人张秦氏(年24岁,山西万泉人),被上告人张风巍(年28岁,山西万泉人)。上告人称与被上告人素无感情。被上告人听其奸妇之言,对上告人常行殴打,民国9年3月间,被上告人曾以手掬上告人颈部,以膝抵其胸间,致其受伤。经地方法院调查取证,认为上告人所述属实,准其离婚。
——《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⑶ 材料三中,张秦氏提出离婚的理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女性思想的解放B.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
C.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D.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