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这是中国人民10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关于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此讲话的时间可能是A.过渡时期B.十年建设时期C

刘少奇:“这是中国人民10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关于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此讲话的时间可能是A.过渡时期B.十年建设时期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刘少奇:“这是中国人民10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关于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此讲话的时间可能是
A.过渡时期B.十年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中国人民10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关于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指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是在过渡时期制定的,是过渡时期的成果,所以本题答案只能选A.过渡时期 。
举一反三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黄老之学B.“天人感应”学说
C.儒家思想D.“工商皆本”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双方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形成B.两极格局被三个世界所取代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