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形成B.两极格局被三个世界所取代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应是20世纪70代,此时世界仍然存在美苏两极对峙,苏攻美守,矛盾并未趋向缓和,故A、B选项说法有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为保障自身利益开始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所以应选C。
举一反三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此材料不能说明:
A.镇海是近代最早接受文明结婚的城市
B.通商口岸地区较易接受西方文化
C.城乡开放程度影响了对新事物的接受
D.新式婚姻很少被乡村接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资料生产比例变化图,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消费资料工业稳步增长
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C.近代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