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者,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的崛起和独立。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中“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出现了分离”是指什么文化现象?(1分)根据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士”崛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拉底和孟子的观点异同(4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是如何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9分)
(4)归纳材料四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答案
(1)文化现象:百家争鸣;(1分)
原因:私学发展,学术下移;独立思考问题,没有政治束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巨变,统治者需要人才;(4分)
(2)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4分)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是世界的本源,无为、逍遥(2分)
(3)经济:自由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3分)
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3分)
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3分)
(4)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分)
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公元前5世纪前后”“士阶层的崛起和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文化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和所学知识,私学发展,学术下移;独立思考问题,没有政治束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巨变,统治者需要人才等这些原因导致“士”崛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从材料“知识即美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可以归纳出苏格拉底和孟子的观点异同。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家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是世界的本源,无为、逍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给出政治、宗教和经济等三个角度组织答案。经济:自由思想在经济领域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思想的提出,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等可以归纳出材料四的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来加以说明。
举一反三
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
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
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
D.洋务派的代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B.抗日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漫画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公共食堂好 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城镇人口在1956年就增加900万,占当时整个城镇人口总数的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蜡、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反应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的时尚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