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 于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 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汉高祖刘邦孙,谥号孝景皇帝,史称汉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始造苑马以广用,宫室、列馆、车马益增修矣。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摘自《汉书·食货志》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初“文景之治”的各项措施并评述。(9分)
答案
(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秦王朝采取横征暴敛的政策,赋税和劳役都非常繁重,民众生活十分困苦。(3分)
第二段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盛世的局面。(3分)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有:第一,轻徭薄赋、劝农稼穑。第二,宽减刑法。第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任答两点,即给4分)
评述: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一中的“(秦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可知秦朝时赋税征收比例很大,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百姓生活困难。由材料二中的“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遂除民田之租税”、“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等信息可以得出西汉初年,统治者轻徭薄赋,直到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富民强。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中的“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除民田之租税”、“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以农为务,民遂乐业”等信息可以知道措施是轻徭薄赋、劝农稼穑;根据材料二中的“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可知是宽减刑法。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还应该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评述:可从当时这些措施所发挥的作用与此前比较得出,另外还应写到这些措施为后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举一反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着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在我获得释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万同胞,向全球各地为我的获释作出过不懈斗争的同胞,致以亲切的和最热烈的感谢。……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的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采取的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种种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
C.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88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上述材料反映出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C.近代工业兴起,出现了女性争聘女工风气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69年12月18日,基辛格在年终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对其他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特别像共产党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判断,将以它们的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以国内的意识形态为依据。”美国提出以上主张主要基于
A.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不复存在
B.与中国为敌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C.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美国不得不正视现实
D.认识到与中国结盟将将使美国在苏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B.秦朝
C.唐宋D.明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