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

(25分)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
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浸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史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 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答案

(1)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6分)
(2)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3分)流于形式;(2分)难成体系。(2分)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下重视等级、权威观念;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4分)
(3)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4分)
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4分,任答两点均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社会背景从材料一中 “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等信息可概括出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中“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和“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的信息可概括出注重礼仪,忽视实务;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和“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的信息可概括出流于形式、难成体系。第二小问原因可从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下重视等级、思想发面儒家思想的影响两个角度来分析。
(3)对罗马的影响,联系材料一和罗马法的作用来思考,可总结出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材料二中注重礼仪特点,从巩固君主专制、固化等级观念、阻碍经济发展等角度来分析。
举一反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
——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
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
——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委派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西方国家公使的历史背景。(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仔细观察画面,能得到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欧洲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防御体系,必须由法国来为这个体系规定计划和指定指挥官。”为此,戴高乐在20世纪60年代曾两次否决了英国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其主要的原因是
A.维护法国的领导地位B.法英两国地位差距大
C.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差D.危及欧共体的独立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心灵的转向”、“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知识的对象是善”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普罗塔哥拉D.亚里士多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28—1933年期间,在中国部分城市,《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②民国政府法治建设加强
③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④乡村法律意识的增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