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

(24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 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4分)有什么共同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2分)
答案

(1)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且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4分)
共同点:都强调国民的道德素养,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4分)
(2)认识:国民素养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国民素养。(4分)
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6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3)影响:阻碍经济建设;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损害国际形象。(4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看法: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相同点从材料一中“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出都强调国民的道德素养,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
(2)第一小问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从材料二中“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可归纳出国民素养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国民素养。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可归纳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可归纳出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等。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的信息可知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经济发展、民主法制的推进是由阻碍作用的,从材料三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的信息可知国民素养的滑坡影响国家形象。第二小问看法,可从教育、舆论宣传,国家政策等角度来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图为石经的部分残石及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隶书
B.反映了东汉学术思想的繁荣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的第一手资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
A.孔子B.墨子
C.庄子D.韩非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