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据(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 1970年10月13日
| 意大利
| 1970年11月6日
| 奥地利
| 1971年5月28日
| 比利时
| 1971年10月25日
| 冰岛
| 1971年12月8日
| 英国
| 1972年3月13日
| 荷兰
| 1972年5月18日
| 联邦德国
| 1972年10月11日
| 澳大利亚
| 1972年12月21日
| 新西兰
| 1972年12月22日
| 西班牙
| 1973年3月9日
|
|
| (1)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色?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3)你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
答案
(1)背景:两大阵营尖锐斗争;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 作用:对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应对苏联威胁(或“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3)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 |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第(1)问,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的显著特点是美苏冷战对峙,西方国家对华采取遏制、孤立政策,从这一背景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作用。第(2)问,“特色”较易解答,“策略”要结合中苏关系的状况分析。第(3)问,“原因”注意从中国、苏联、美国、世界等角度分析。“影响”可以从外交、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 |
举一反三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 ②化学工业兴起和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
演讲主题例证
|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爱迪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 | B.董仲舒新儒学 | C.宋明理学 | D.维新思潮 |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到,《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探察事物从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不过了。由此可知朱熹所倡导的“格物致知” ( )A.强调探讨人类认识的现象与结构 | B.突出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 C.充分探求事物外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 D.强调人们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
|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 B.理学的影响 |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