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

(26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
——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蓝本及其所包含的民主因素(10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何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0分)
答案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定原则;国家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国家公职选举的原则等。(6分,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得6分)
(2)蓝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制。(2分,如答议会制共和制亦可)
民主因素: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或答国民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每点2分,写出4点即可得8分,不得摘抄原文。)
(3)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性质(2分)及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确立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确立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2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可得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可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材料二中“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主权在民原则;“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可知选举原则;
(2)蓝本:有材料中“均须国务员副署。”可知学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但不是总统制,而是议会制共和制。民主原则包括由“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主权在民,由“人民一律平等”可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体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3)主要考察54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它规定了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特点是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举一反三
(12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把答题卡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 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 (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共和国宪法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
A.殖民掠夺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垄断组织的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