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该石经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A.隶书始于秦朝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C.儒学的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为“熹平石经”的残石。该石经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并立于洛阳太学。这一残石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隶书始于秦朝 | B.民间入仕风气高涨 | C.儒学的官方化 | D.国家教育系统建立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片史料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由《诗》、《书》、《春秋》等七经组成”以及“洛阳太学”可知该史料与西汉太学设立有关,汉武帝时期太学设立是儒学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故本题选择C。 |
举一反三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A.农业合作社 | B.人民公社制度 | C.农村乡镇企业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东西洋考》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的功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5分) |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A.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 B.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 C.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 D.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
|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择偶标准
| 1948—1966年
| 1967—1976年
| 1977—1986年
| 1987—1996年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5
| 15.6
|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职业
| 17.8
| 25.8
| 28.2
| 40.7
| 籍贯
| 4.2
| 4.9
| 6.7
| 4.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 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 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 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