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A.重建儒学的信仰 | B.完善心学体系 | C.否定孔子的权威 | D.批判专制思想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可知,王阳明认为有些话就算是孔子说的,也不一定正确,可见这是对孔子权威的一种冲击,所以选C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似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材料二 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王朝柱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刑狱皆以贵治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所谓法者,直刑而已,所以驱迫束缚其臣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幸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今世欧洲之立宪,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而其中或君之权重于民,或民之权重于君。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材料二 盖民所不得自由者,必其事之出乎己,而及乎社会者也。至于小己之所为,苟无涉于人事,虽不必善,固可自由,法律之所禁,皆其事之害人者。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第四册)·按语》 (1)概括材料一中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6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材料二中所述的严复的法律思想。(9分)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自《左宗棠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观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历史功过。(7分) |
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天人合一思想 | B.天人感应理论 |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D.求雨迷信活动 |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产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所说的“现在”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