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似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材料二 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王朝柱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
必须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来进行评析,举例论证不少于3例,事例必须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依据材料找准材料的观点,然后选取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价,依据“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可以得出一种观点为“改良优于革命”,结合史实加以评论即可,与之相对应的即为“革命优于改良”,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去寻找与革命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举一反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刑狱皆以贵治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所谓法者,直刑而已,所以驱迫束缚其臣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幸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今世欧洲之立宪,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而其中或君之权重于民,或民之权重于君。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材料二 盖民所不得自由者,必其事之出乎己,而及乎社会者也。至于小己之所为,苟无涉于人事,虽不必善,固可自由,法律之所禁,皆其事之害人者。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第四册)·按语》
(1)概括材料一中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6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材料二中所述的严复的法律思想。(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与太平军交战后,左宗棠在家书中道:“毙贼三千有余,阵斩贼多名,极为痛快。”筹办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当新疆局势危急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自《左宗棠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国防问题上的主要观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历史功过。(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天人合一思想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求雨迷信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产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所说的“现在”是
A.调整时期B.恢复时期C.文革时期D.开放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的几百万人的母语。二次战后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公共财产。它不再是英国一国的语言,它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以英语为主要母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超过3亿5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7亿。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都多。
材料二 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时,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都是英文。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候,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语是国际旅游语言。美国是今天的科技大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用英语。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岁学人周有光·新浪博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特点和表现。(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原因。谈谈你对国际共同语的认识。(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